本次普查严格对标《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管理办法》,聚焦“地域独特性、营养品质、生产规模、质量安全”四大核心指标,覆盖蓟州、宝坻、武清、静海、津南、西青、滨海新区7个涉农区,精准走访36家生产经营主体。通过实地调查、专家咨询、深度访谈等方式,系统梳理出包括番茄、黄瓜、辣椒、萝卜、甜瓜、草莓、梨、桃、葡萄、蓝莓、桑葚、小站稻、盐碱地稻米、稻田蟹、鲜食玉米、南美白对虾等在内的20类特色农产品资源,建立了详实的《天津市产品资源普查名录》,为下一步精准培育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矩阵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本次普查不仅是天津市名特优新农产品资源的“大摸底”,更是一次科学的评估与赋能过程,创新采用“调查地域—走访主体—了解产品”三维普查方式,确保资源筛选的科学性和品牌培育的精准性。一是严把主体关,重点甄选管理规范、技术成熟、示范性强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及龙头企业。二是深挖品质价值,依据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对产品的核心营养指标、独特风味物质进行量化评估分析,为品牌价值提供支撑。三是聚焦产业链,结合区域农业发展规划,系统评估各特色产品的初、深加工潜力与市场拓展空间。四是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发展领域,本次调研实现了“种—养—加”全覆盖,促进了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健康良性发展。例如,武清区天民蔬果合作社的番茄已形成“种植—加工—电商”全链体系,津南区金谷兴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葡萄引入智能温室技术。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普查深度,也为同类产品的高端化、品牌化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路径。
此次普查系统挖掘了一批具有鲜明本地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也发现了众多带动乡村发展的鲜活模式。目前,市农业中心正在加紧编制完善《天津市名特优新农产品资源普查调研报告》。下一步,市农业中心将依据《天津市产品资源普查名录》精准指导主体开展国家级名特优新农产品认定申报工作,全力推动天津市优质农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为天津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的品牌动能。